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14年農業農村工作,研究依靠改革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全面部署明年和今後一段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超過進口價格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農民增收實現“十一連快”,為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支撐、增添了底氣。
  會議強調,隨著國內外環境條件變化和長期粗放式經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目前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超過進口價格,而生產成本在不斷上升。農業生態環境受損,耕地、淡水等資源緊張。必須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農業現代化仍是突出“短板”
  會議指出,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目前仍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仍然在農村。
  會議強調,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要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努力做好各項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由單純在耕地上想辦法到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做文章。
  二是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要引導和規範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以糧食和農業為主,避免“非糧化”,堅決禁止耕地“非農化”。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方式多種多樣,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允許“探索、探索、再探索”。只要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符合改革方向,農民群眾歡迎,不管什麼形式,都要鼓勵和支持。
  三是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嚴格保護耕地和水資源。
  四是加大農業政策和資金投入力度。不管財力多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
  五是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健全國際農業交流與合作制度,創新農業對外合作方式。
  選好用好管好村“兩委”帶頭人
  會議要求,發揮好新型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輻射帶動作用。著力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創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方式,引導城市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併進。繼續向貧困宣戰,促進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
  會議強調,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要堅持以人為本,激發農民的創造、創新、創業活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會議指出,要深刻認識新常態下農業農村外部環境和自身內部發生的重大變化,善於在變化中捕捉機遇、逆境中創造條件,不斷挖掘新潛力、培育新優勢、拓展新空間。要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努力完成明年農村改革發展各項任務。要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完善頂層設計,抓好試點試驗,確保改有所進、改有所成。結合新一輪村“兩委”換屆,選好用好管好村“兩委”帶頭人。
  糧食安全依然是重中之重
  要求農村工作適應新常態
  昨晚,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一些引人關註的提法,錢報記者專訪了錢江晚報智庫專家、浙江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他表示,會議中有兩塊內容尤其值得關註,一是在十一連增的背景下,依然強調“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二是提出“要深刻認識新常態下農業農村外部環境和自身內部發生的重大變化,善於在變化中捕捉機遇、逆境中創造條件”。
  ●糧食安全問題為何如此重要
  徐劍鋒說,現在很多人不理解,我們國家發展了這麼多年,經濟社會各方面一直在持續發展,為什麼直到今天,還要如此強調糧食安全。
  實際上,糧食問題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穩定的大問題。能基本保證糧食的自給自足,才談得上其他的問題。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放在任何時代都不為過。此外,我們要看到,現在我國糧食的自主性是存在一定風險的。我們的大米需要大量進口,我們的小麥從以前的出口變成了部分依賴進口,雖然糧食保持增長,但是從趨勢來看,並不容樂觀。
  目前我國的糧食安全還受到土地因素的制約,雖然農保地依然是紅線,但各種打擦邊球徵用農業用地的情況不少,這對糧食生產的長遠安全是有威脅的。
  ●新常態下對農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此外,我們看到這次農村工作會議是在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常態的理念之後舉行的,所以會議中也特別提到,“要深刻認識新常態下農業農村外部環境和自身內部發生的重大變化”,這可以說是對我們農業工作的一個新的要求。而這一要求也將帶來新的舉措。這也將影響現在正在推進的城鎮化進程,因為城鎮化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城鄉一體化。如何在工業化後期縮小城鄉差距,這是每個國家在發展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一些發達國家直接給農民發工資,但我國財力還達不到這個程度,所以要引導更多的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促進農民增收。這方面浙江一直在做有益的嘗試,比如這些年推進的電子商務村的建設。本報記者 王曦煜
  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等新舉措
  對浙江是利好消息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還提出了將進一步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幫助農民減損增收,以及將進一步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
  昨晚,錢報記者就此連線了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祖輝。
  ●會議傳遞出兩大新舉措
  “雖然政府的農業支持政策力度很大,但總體上我國目前的農產品加工業還比較滯後,初加工跟不上,精深加工也很難跟進。”黃祖輝認為,此次會議上提及的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不僅是在努力提升農民收益的表現,更是對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的一種佈局。“初加工關係到農民生產的農產品的附加值,經過初加工後,農產品就會有一個明顯的質的提升。否則,農產品就連進入流通環節也不方便。”
  進一步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的意義,黃祖輝稱,農民可以由此獲得相應的權利和收益,在未來建立和完善了土地交易和流轉等機制後,起到更廣泛的積極作用,農村經濟也會被進一步激活。
  “‘三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三年內要完成確權頒證。”黃祖輝認為,確權頒證實際上還是為了農村產權制度明晰化,是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的基礎性工作。
  ●農產品初加工對浙江釋放利好消息
  此次會議中提及的這兩大問題,對於浙江也非常重要。浙江農產品種類多,但大規模的農產品生產卻不多,不像東北和西部地區,所以初加工產業就顯得更為重要。其深加工和附加值的提升,也切實影響著農民的增收。
  “農產品加工一般的理解都是物理加工,比如做罐頭什麼的。”黃祖輝覺得,對於浙江,不僅需要物理加工,更需要對農產品初加工階段進行多樣化生產。“比如對特有農產品進行更為廣義的保鮮、分級、包裝、運銷,其產業意義更大。”此外,作為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浙江的勞動力轉移比較充分,大量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所以確權頒證問題,也比欠發達地區也更為重要。 本報記者 陳偉斌
  (原標題: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11eesy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