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時事圓桌
  本期嘉賓:
  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劉德斌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院長
  趙 磊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關係研究室副主任
  主持人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魏香鏡
  實習生 趙睿
  策劃:羅彥軍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塔吉克斯坦、馬爾代夫、斯裡蘭卡、印度進行國事訪問,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
  值得註意的是,自去年習主席訪問非洲提出“正確義利觀”以來,闡述和踐行互利共贏的“義利觀”,貫穿在以後的歷次出訪活動中。在對塔吉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主席在塔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絕不犧牲對方利益謀求一己私利,而是堅持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道路;9月15日,習主席在馬爾代夫強調,願意同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習主席上月訪問蒙古國時指出,中國開展對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將堅持正確義利觀,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在一些具體項目上將照顧對方利益。7月4日,習主席在韓國發表演講時表示:“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註重利,更要註重義。“義利觀”展現出哪些外交新思路和新理念?國家間經濟合作,如何才能做到“義利平衡”?就這些問題,本期南方時事圓桌邀請了三位國際問題專家為您作出解讀。
  “義利觀”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
  南方日報: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曾表示,正確義利觀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該“旗幟”與某些國家奉行“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有何不同?
  劉德斌:“義利觀”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幾千年來,“義”既是中國人的個人行為準則,亦是中國處理國家間關係的原則。西方國家在處理對外關係中喜歡打著“人道主義”旗幟,而中國的“義利觀”與之有所不同,“義利觀”立足於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該理念受到更多國家的認同,反過來會修正現今統治國際社會的西方價值觀。
  趙磊:“義利觀”是這一屆中央政府外交政策的亮點,與一些西方國家奉行的對外交往準則不同。中國傳統文化主張“重義輕利”“達則兼濟天下”,這既是對個人品性和道德的要求,延伸到外交領域,也成為中國外交的責任。在道義層面和物質層面出現矛盾時,中國傳統文化要求選擇“義”。中國領導人提出“義利觀”,並非表示不註重物質利益,而是希望能看大局、看長遠,不能唯利是圖,只顧眼前。
  金燦榮:“義利觀”是完全中國化的理念,可以引起別國思考。中國“義利觀”與西方倡導的理念的不同之處是,中國在與某國合作時,非常尊重別國的核心利益,不會幹涉別國內政。而西方經常打著道義和人權的旗幟,與他國合作時附加政治條件。
  南方日報:習主席在出國訪問的演講中,“分享”“惠及”“發展”“幫助”等詞語出現的頻率較高,此類“熱詞”背後體現出怎樣的外交思路?
  劉德斌:中國領導人就外交戰略思想舉起“義”的旗幟,是對“支援”“援助”等外交思想的升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常用詞彙與西方國家領導人不太相同,我們以平等、互惠、共贏的理念融入國際社會,而美國自我標榜占據道德的制高點,喜歡用自身價值觀衡量和判斷世界。雖然世人認為中國是大國,但是中國反對霸權和強權,強調“永不稱霸”“平等互惠”等主張。我們不想改造世界,也不想樹敵,更願意在“義利觀”思想指導下與任何一國展開合作。
  金燦榮:中國人向來重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幾年在強調經濟合作的同時,更加看重分享技術成果、發展經驗,在實現自我發展時,不忘接濟和支持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以中非合作為例,數據顯示,中國在非洲80%的投資都是針對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這些符合“義利觀”的做法有利他國經濟長期發展,對當地民生福祉有很大幫助。
  趙磊:這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中國夢”“義利觀”等理念,更強調與周邊國家的共同使命和擔當,我相信“義利觀”主張會喚起很多國家對中國的好感和尊重。
  讓“一帶一路”再次成為文明交匯之地
  南方日報:習主席此行訪問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中國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合作的同時,如何做到“義”和“利”平衡?
  劉德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程度如何,社會穩定與否影響中國。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提出“義利觀”的外交思想,在處理與周邊國家經濟關係時,主張“義字當頭”,不會為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中國認為,只要對兩國關係深化有利,對人民友好交往有利,就可以處理好“義”“利”的平衡。
  金燦榮:“一帶一路”是一項龐大的國際工程,必須贏得沿線國家的支持。在推進與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時候,中國提出“義利觀”恰逢其時,說明中國政府意識到不僅需要將經濟合作作為合作的基本驅動力,還要善於用“義”的感召力獲得沿線國家的信任。
  趙磊:西方早就提出“心臟地帶”“邊緣地帶”等地緣戰略理念,長期影響著國際關係。“一帶一路”在歷史上既是商貿通道,也是文明交流的通道。習主席訪問沿線國家時,在簽署大量經貿協議的同時,更加重視通過安全、經貿和人文三根支柱,讓“一帶一路”再次成為文明交匯之地。
  南方日報:習主席在馬爾代夫談到“不要亂扔礦泉水瓶子”“不要破壞人家珊瑚礁”等話題。這些表態將“義利觀”從外交理念外化為民眾行為,有何意義?
  劉德斌:習主席不忘提醒本國民眾註意文明禮儀,尊重他國風俗習慣,這既是“義利觀”的另一種體現,也是很好的公共外交案例。中國領導人倡導“義利觀”,深化公共外交的做法會倒逼國內改革,甚至會影響普通民眾的行為及社會風俗的變遷。“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對外政策的核心指導思想,一旦被國家落到實處,會促使每一個公民身體力行。
  金燦榮:“義利觀”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尊重別人的感受。我註意到,這次習主席出訪每一個國家之前,會先發一篇文章。從此跡象分析,中國更加重視與本國和外國民眾溝通。習主席發表署名文章以及就“百姓話題”提出建議的做法,都是從對方感受出發,表現出對訪問國的尊重。這些行為會對本國民眾有良好的道德示範作用。
  趙磊:入鄉隨俗就是一種“義利觀”,是尊重別國宗教、文化、社會習俗的表現。包括“義利觀”在內的任何外交理念,都不是空洞的理念,需要“落地”和落實。習主席就一些中國游客常出現的問題所提出的建議,這是對整個社會的期望,希望中國人在走出國門後“入鄉隨俗”,充分尊重他國文明和文化。我認為,中國老百姓看到這些話,會有所反思。  (原標題:“正確義利觀”展現中國外交新思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e11eesy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